产品中心
新闻中心

充电插座电路板的工作原理

  • 发布时间: 2025-07-11

  充电插座电路板(以交流充电桩为例)是充电桩与电动汽车之间的关键接口,负责电能传输、通信控制和安全保护。其工作原理可分为 电能传输、控制逻辑、安全保护 和 通信交互 四个核心部分。以下是详细解析:

AC充电插座电路板

  1. 电路板基本组成

  充电插座电路板通常包含以下模块:

  主控MCU(如STM32):核心控制单元。

  电源模块:为电路板提供低压直流电源(如12V/5V)。

  电能计量芯片(如ADE7953):实时监测电量。

  CP(Control Pilot)控制电路:与车辆通信,确认连接状态和充电功率。

  继电器/接触器驱动电路:控制充电通断。

  温度检测(NTC):监测插座温度。

  漏电保护(RCD):防止触电。

  通信接口(CAN/4G/蓝牙):与后台或车辆交互。

  2. 工作原理分步解析

  (1)充电连接检测(CP信号)

  车辆插枪检测:

  充电桩通过CP线发送 +12V PWM信号(占空比1kHz),车辆通过电阻分压电路反馈连接状态。

  未插枪:CP线电压为+12V(开路)。

  插枪未锁止:电压降至 9V(车辆接入1kΩ电阻)。

  插枪锁止:电压降至 6V(车辆接入2.7kΩ电阻),桩端确认可充电。

  功率协商:

  PWM占空比决定很大充电电流(如10%占空比对应10A,50%对应32A)。

  (2)充电启动控制

  自检阶段:

  检查接地可靠性(PE线)、绝缘电阻、插座温度。

  确认无漏电(RCD动作阈值≤30mA)。

  继电器吸合:

  MCU控制继电器闭合,交流电(AC 220V/380V)通过L/N线输出至车辆。

  实时监控:

  电能计量芯片监测电压、电流、功率因数。

  温度传感器防止过热(如>85℃时断电)。

  (3)充电过程管理

  动态调整:

  根据BMS(车辆电池管理系统)需求调整输出(如夜间谷电时段降低功率)。

  安全保护:

  过流/过压:通过电流互感器(CT)和电压采样电路触发保护。

  急停按钮:直接切断继电器。

  (4)充电结束

  正常结束:BMS发送停止信号→MCU断开继电器。

  异常终止:如漏电、温度超限、手动急停。

  3. 关键电路详解

  (1)CP信号电路

  plaintext

  充电桩CP输出 → PWM发生器 → 分压电阻 → 车辆检测电路

  ↑(反馈电压至MCU ADC引脚)

  车辆通过改变下拉电阻值,向桩端反馈状态。

  (2)继电器驱动电路

  plaintext

  MCU GPIO → 光耦隔离 → 三ji管/MOSFET → 继电器线圈

  隔离设计:防止高压干扰MCU(常用TLP281光耦)。

  (3)电能计量电路

  plaintext

  电流互感器(CT) → ADE7953 → SPI → MCU

  电压采样(分压电阻)→

  芯片ADE7953直接输出有功功率、电压有效值等参数。

  4. 安全保护机制

  保护类型 实现方式 响应时间

  漏电保护 RCD模块检测L/N线电流差值>30mA <30ms

  过流保护 CT采样+MCU比较(超过设定值断电) <100ms

  过温保护 NTC热敏电阻→ADC采样→MCU判断 实时

  短路保护 保险丝+继电器快速断开 <10ms

  5. 通信流程示例(以GB/T标准)

  插枪→CP信号握手→桩端发送 充电参数(电压/电流上限)。

  车辆BMS回复 充电需求→桩端调整输出。

  充电中持续交换 实时数据(SOC、温度等)。

  6. 典型故障排查

  CP信号异常:检查PWM输出、车辆端电阻。

  继电器不吸合:测试驱动电路光耦、线圈电压。

  计量不准:校准ADE7953的电压/电流比例系数。

  总结

  充电插座电路板通过 CP信号协商、继电器控制 和 实时监控 实现安全充电,其核心是 硬件可靠性 与 软件逻辑 的配合。设计时需着重考虑隔离、EMC抗干扰(如加磁环)和国标协议兼容性。

本文网址: https://www.wh-prime.com/news/119.html
找不到任何内容
联系方式

手机:18196556680(张经理)

手机:13816757313(微信同号)

手机:13816757313(微信同号)

地址:芜湖市鸠江区经济开发区富强路69号中南高科智能制造云谷产业园9栋03